《藍河》的過去時寫作無可避免帶有輓歌式的哀傷。比如外出就餐時,黎亭晚想到母係親戚中將雞擺盤為曲項朝天原狀的技術業已失傳,接下來便是慶幸飯店的雞“並沒有鞭炮味”。帶有硫磺烈火氣味的祭品是強盛宗族文化穿過自由之牆在南路宇宙純血老湛身上刺下的印記。宗族文化在南路宇宙輻射出的觸手中格外明顯,徒子徒孫真正意義上駛離南路宇宙的第一關基本上便是在祖祠總部接受冊封,領數值安排十分隨性的獎金。至於南路宇宙內部是否有強烈的宗族文化?……當然從一隻雞說到宗族文化未免有些牽強,但與同樣不可挽回的青春不同的是,關於過去時的書寫更為廣博深沉。若不嫌我穿鑿附會,且看:,談酒神當然就要談複調,談複調當然就要談角色語言。James Wood早在How Fiction Works說過,小說家至少要用三種語言寫作,即作家自己的語言,角色應采用的語言,以及無所不在的世界的語言,日常講話、報紙、辦公室、廣告等所用的語言。Azad受納氏等人影響,文體意識非常強,“課本扉頁、宣誓人、作業表麵的標簽、拚音下麵、蠟筆塗鴉、 獎狀空白處、信封表麵、申請書、memo一角、證件小字、打招呼、報告第一頁、自我介紹、實名認證、起立、印章、通知書右下角、 ppt第一頁、毛衣紋樣、有請、體檢表、公告某處、值日生、合同下方、古詩詞、一寸照片背麵、廣播、成績表、反思、請教、會議紀要、排行榜上方、請問在嗎、沙灘腳印、門票、喃喃自語、演講開頭、請假條.....”更不用說文中各種異軍突起的concrete forms,metafiction。南路宇宙裏的世界語言過於詭譎,現實生活中兩名K女士功不可沒。其一違逆實用原則亂卷各種文體,導致我們這一代的英文景觀過分蕪雜;其二提供文學土壤,導致小小幾本軟皮筆記竟上演從以簡單名詞數詞基本記事到後現代小說之蔚然大觀的微縮文學發展史。這兩位女士促生的紙麵文字景觀僅僅是南路宇宙所有思想的冰山一角,更不必說曇花一現的運動會宣傳稿或周測作文。要拍此地電影,一個道具師是絕對不夠用的。Azad當然能用不同時間的自己充當不同的個體,但還是十分經濟地結合了已有材料,譬如鄙人的斷章,譬如大黑(還是中藍?)上的飛花令記錄。,最後不妨從語言本身的角度看待“藍河”,英文名為Indigo Stream。Indigo這種靛藍來源於植物,從希臘語詞源來看意思為“blue dye from India”,註定是迷幻而遙遠的(請參考蔡依林《舞嬢》的MV)。而stream的“流”也是意識流的那個流,你可能已經感受到行文的流動,事實上,作者也承認自己本次寫作尊崇本原意識,讓思緒流動,甘為靈感的奴。這是好是壞?評判沒有意義。我們姑且回到題目本身的內涵。藍河的隱喻在小說中已經很明顯地指出了,從封麵示意也不難看出,就是淡藍色的靜脈血管,而且這種藍色來源於Retinex效應:。